导语
为传承弘扬建盏的传统生产工艺,推动建盏的技术进步,规范行业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739- -2018地理标志产品建盏》地方标准文件于2018年5月5日实施。那么此标准都涉及了哪些内容?此篇,武夷建盏便对此做一番深度解读。
▲地理标致产品建盏标准文件
背景:建盏市场现状亟待规范
建阳建盏在2012年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后,近两年从业人数的剧增,产品泛滥,行业陷入低端无序的竞争状态,建盏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大量低劣制品充斥其中,甚至还有假冒古代建盏牟取暴利,这些显而易见的混乱现象,都不利于建盏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建盏做旧手法之接底
这些现象为建盏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从技艺断代到再次绽放,整整用了近800年,短短数年,从闪耀登场到形象瞬间跌落,让相关爱好者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
没有统一质量标准、生产企业无标可依、监管部门无标可循等因素导致市场上的建盏质量参差不齐,面对亟待规范的建盏现状,建盏福建省地方标准应运而生。
该标准由南平市建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福建省测试分析中心、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政府等9个单位、企业共同组织起草完成,标准结合了建盏传统烧制技艺,主要规定了建盏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黄美金老师也参与了该标准的起草
这部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在建盏产品管理上实现了有章可循、质量有标可依,从而将依法依标肃清市场乱象,将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淘汰掉,促进企业规范生产、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和知名度,加快了建盏逐步走向精品化、高质量的步伐。
新规明确了哪些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 建盏》这一省级地方标准,明确了建盏的产品保护范围、相关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标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为建盏地理标志产品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基于建盏的特点,这部标准特别强调了铅、镉迁移量的数值要求,对吸水率、抗热震性、胎体胎体(Fe2O3)含量、铅、镉迁移量、釉面稳定性、产品规格误差、外观质量等依据抽样检测数据,作出了高要求的标准。
下面笔者就对关于藏友们在收藏建盏时需要关注的几点做详细的解读。
16个建盏术语及定义
在《地理标志产品 建盏》这一省级地方标准中的第四条“术语与定义”,提到了16个建盏术语及定义。其中多为对建盏的瑕疵的定义,下面为大家一一列举。
1.建盏beacon: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现辖行政区域内,采用产自保护区内的黄泥、粘土。红士、轴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按本标准规定的工艺生产,符合本标准婴求的黑釉茶盏。
2.胎泥fetal mud:以黄泥、粘土。红土为坯料,经筛选、冲洗、球磨(淘洗) ,炼泥、陈腐等工序制作,用于坯胎成型的泥料。
▲建阳本地含铁量极高的红土
3.釉浆glaze:以釉石、草术灰,经淘洗,搅拌、过筛、筛分沉淀弃水,配制成的乳浊液,用于在坯胎表面施釉的浆料。
▲建盏釉料呈乳浊状
4.变形deform orwarp:量现不符合规定设计的形状。
▲建盏严重变形
5.毛孔pinhole:釉面星现的小孔(或称针眼)
6.熔洞fusion hole:易熔物在绕制过程中熔融而产生的孔洞。
7.釉泡glazebubble:釉表面的气泡。
8.釉面擦伤scrubmark on glaze:釉面出现:条痕和局部失光的现象。
9.釉薄thin glaze:表面由于釉层过薄,形成局部曲面不光亮的现象。
10.桔釉orange peelglaze:釉面类似桔皮状。
11.生烧underfiring:烧制温度未达到温度要求,釉面不光亮的现象。
12.缩釉glazecrawling:烧制后有轴的表面上出现局部无釉的现象。
▲建盏的缩釉
13.还泡blister:釉下环体凸起的空心泡。
14.磕碰chip:局部破冲击残缺(或称硬伤)。
15.炸釉glazecraze:釉面炸裂现象。
▲建盏的缩釉
16.裂纹crackle:坯、釉开裂而形成的纹状缺陷。
▲建盏的裂纹
这十六个建盏术语及定义将建盏的瑕疵的特征划分的更为细致,其中磕碰、炸釉、裂纹、坯泡、缩釉等五项为严重缺陷,不允许出现在建盏中,此标准的严格性可见一斑。
建盏产品分类
在《地理标志产品 建盏》这一省级地方标准中的第五条“产品分类”中,对建盏的釉色、器型、口径及品级做出了大致的分类。
1.按釉面纹理分为兔毫,油滴、鹧鸪斑、乌金、曜变和杂色六类。
2.按器形分为敞口盏,撇口盏、敛口盏和束口盏四类。
3.按口径分为小型盏(口径小于10mm),中型盏(口径在10mm~20mm之间》、大型盏(口径大于20mm)三种规格。
4.按外观缺陷不同分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相信对前三点分类盏友们早已了然于胸,但关于建盏的优普品级划分标准大部分盏友只能说略懂一二,接下来的内容便明确了建盏的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要求及品级划分
在《地理标志产品 建盏》这一省级地方标准中的第六条“要求”中,对建盏的原料、辅助原料、胎泥及釉石化学组分含量、釉面稳定性、产品规格误差、外观质量、缺陷等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明确了建盏的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建盏的主要原料须产自保护区内的黄泥、粘土、红士、釉石,辅助原料为草木灰、松柴。胎泥化学组分含量,胎泥化学组分含量应符合表1规定:
釉石化学组分应符合表2规定:
产品规格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器形为茶盏,胎体厚重,胎色灰黑;
胎釉结合致密,纹理变幻多样,各盏釉面纹理具有唯一性;
产品置于平面上应平稳;(即倒扣贴合桌面)
底部标志(如有)应正确、清楚,不得明显歪斜与偏心;
成套产品的色泽应基本一致、规格尺寸相称,轴面纹理相近;
不允许出现磕碰、炸釉、裂纹、坯泡、缩釉等五项限重缺陷。
其他外观缺陷,应符合表4的规定:
并且符合以下规定:
a)优等品每件产品不得超过1种缺陷:
b)一等品每件产品不得超过2种缺陷;
c)合格品每件产品不得超过4种缺陷。
该标准还提到了建盏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如有意详细阅读的盏友可添加下方武夷建盏顾问的微信进行了解。
希望此篇武夷建盏对此标准规定的解读,能为盏友们在收藏建盏时有一定的借鉴。
此次标准体系的建立,将为建盏地理标志产品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对于“建盏”区域品牌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盏质量标准提高的同时,武夷建盏也在不断提高挖掘建盏文化的潜力,以“工匠精神”传播建盏文化,引领建盏文化产业发展行稳致远,使得越来越的多的国内外藏家了解建盏、喜爱建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