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5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
5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苏绣、陕北窑洞营造技艺、六神丸制作技艺等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
▲关于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通知
福建省有21项入选,令人欣喜的是,建盏也位列其中。
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而在2011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便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该目录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面对目前建盏颇高的升值潜力,可以说建盏此次入选是实至名归。
▲建盏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建盏是一个沉睡了600多年的“弃子”,但伴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有一天它必将成为中国古陶瓷的“宠儿”。下面就随笔者一起回顾建盏的发展历程,及此次入选的意义。
传承基础:宋时帝王茶器,百年兴盛
建盏的鼎盛时期是在宋朝,终南北两宋之世,建盏一直是饮茶器具的极品,贵戚权门竞相追逐,文人雅士吟咏把玩。
▲宋朝点茶图
唐宋之际,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出现了变化。点茶法的兴起与流行,使得建盏成为了最为要用的茶器。
▲宋朝点茶图
此外,建窑烧瓷资源丰富,闽北连绵的群山提供优良燃料。制胎所需的紫金土遍地皆是,取之不尽。而建盏本身表达出简约、自然、平淡、含蓄、雅致、悠玄等内容信息,达到了美与用的完美结合,是实用性和审美性兼备的典范之作。
▲建窑古窑址
再加上北苑贡茶兴起以及蔡襄等士大夫大力推动下成就了建盏贡盏地位,造就了建窑的数百年兴盛。
▲宋徽宗《大观茶论》
这一切都可遥见当年窑烟四起,窑火熊熊通宵达旦,人生喧沸,窑工四处来,器成天下走的境况。
▲熊熊燃烧的窑火
炉火重燃:建窑建盏近代发展历程
自蒙元以降,饮茶方式的演变使点茶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曾经被上至皇帝,下至引车卖浆者流珍爱的建盏,就这样在历史中悄然隐身。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60-70年代的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一二次发掘,取得了去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同时期,中国轻工部要求福建省把失传八百年的建窑恢复起来。
▲专家考察遗落在窑址的残片
1979年,我国专家学者用2年时间的反复试和摸索恢复了建盏的烧制技艺
2001年6月,建窑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7月,“建阳建盏”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上一件南宋建窑油滴盏以1170.3万美元(约合7807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建窑茶盏的世界拍卖纪录。
▲以7800万高价落锤的南宋建窑油滴束口盏
2016年12月,建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9月,金砖五国厦门会晤,作为外交礼仪,外交部把建盏和茶叶作为国礼赠给了俄罗斯总统,精美的油滴盏被五小罐茶叶环绕呈“众星拱月”造型,象征着金砖五国合作精神“和平,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金砖国礼“众星拱月”
2018年5月,建盏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在建盏发展历程篇章中再添下浓重一笔!
建窑的炉火重燃与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富足使得传统的饮茶风习重新红火起来,文化的复兴也让人们开始重视自己民族的文明以及各种传统习俗。
生产规模与产业前景
其实此前南平市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建盏文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使建盏产业趋于稳步发展。
▲武夷建盏签约合作的部分建盏工艺师
此外,在建盏领域,还有一群怀揣着复兴建盏之梦的匠人,正在用他们的汗水,去开创属于这个行业新的时代。
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盏文化产业目前也存在许多的瓶颈。例如:
企业状态多有涣散,创立品牌意识不够;
企业缺乏技术投入,创新能力不足;
专业化水平较低,生产销售不够规范;
创意人才储备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如今的建盏业,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与规范的地方,在受欢迎的同时,也遭遇一些误解、质疑的声音。但这都证明了建盏正逐渐被大众所关注,建盏的热度在持续上升。虽然建盏蓬勃发展任重道远,但仍然充满希望。
此次建盏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无疑是对建盏价值的再次肯定,同时对建盏的生产规模、发展前景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武夷建盏始终致力于深挖建盏文化潜力,传播建盏专业知识,便是希望建盏在这浩瀚的星河中的,绽放着它独特的魅力,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