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烧制难度分析

时间:2018-06-12 15:26来源:武夷建盏


导语油滴有两类,一类是建窑油滴,一类是华北油滴。那么两者的烧制难度有何差别呢?此篇,武夷建盏便精选李达老师所写论文,对比分析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烧制难度。


关于如何分辨建窑油滴和华北油滴,笔者在建窑油滴和华北油滴的差别一文中有过细述。建盏泰斗李达老师在《宋代油滴茶盏鉴赏》一文中提到:判断一件瓷器的烧制难度,可以从坯、釉、窑温和窑中气氛这四个制瓷因素的制约程度考虑。



建窑油滴


一、华北油滴烧制难度问题


坯对华北油滴的形成没有影响在白坯或氧化铁含量最高的黑坯上都可以烧成,而且因其烧成温度较低,用黑坯也不易起泡、变形。


华北油滴


由于华北油滴的斑点取决于气泡,在釉层厚度不变时,气泡大小取决于温度高低,若窑温偏低,气泡难逸出釉面,产品会留下泡痕,若窑温偏高,气泡破灭后的凹坑难填平,并且斑点不圆,甚至散开消失。所以华北油滴的烧制难度在于烧成温度范围很窄,而釉面斑点越大、越圆、越清晰的烧制难度就越大。但是宋代烧华北油滴没有使用还原焰,所以斑点的分布和清晰度以及色彩等方面难与建窑媲美



建窑油滴



现代烧制的有些华北类型的油滴,釉中含有强熔剂,就不易出现泡痕,其特征是釉面光泽度高,玻璃感强。所以内行的人更欣赏光泽度低的釉。



华北油滴



二、建窑油滴烧制难度问题


建窑油滴受坯的影响很大,坯的性质不同,斑点效果不同。建窑使用含铁量高达8%左右的黑坯,尽管坯中含有较粗颗粒石英,但坯体仍经受不住1300摄氏度之上高温,产品极易变形或起泡,现代有些人使用白坯,虽然不易产生缺陷,但斑点效果不佳。建盏中有些坯的外观呈褐色,是由于窑中后期氧化所致,坯内部还是黑的。


微信图片_20180612142655.jpg

建盏黑足残片标本


建盏坯和釉的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欧洲有位艺术家说他经过四十年的研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解决了建盏坯的问题,但我看他作品的斑纹与建窑兔毫比还有较大差距。宋代建窑虽然烧出了高品味的建盏,但成品率极低,现代情况也是如此。所以要想达到斑纹既优美、成品率又高这一目标,解决建盏的坯釉配方恐怕是永无终结的课题

建窑油滴


华北油滴


建窑油滴烧成温度范围更窄,窑温偏低,斑点难形成,窑温偏高,斑点又易流成条形;而且由于釉流动性大,窑温稍高或釉层稍厚或烧成时间稍长,釉就流下粘底,造成严重缺陷。

微信图片_20180612142706.jpg

建盏瑕疵之粘底


注意:建盏的器形与花瓶不同,花瓶釉施到底部,釉粘底打磨后不会造成缺陷;另外花瓶口小不易变形,碗易变形;再则花瓶施一面釉,碗施两面釉,对于敏感易变的釉,碗内外析晶的条件就差别很大。


建窑油滴


由于油滴斑点是氧化铁结晶体,氧化铁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例不同,斑点效果就不同,而还原气氛控制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例,它对斑点的形态与色彩影响极大。

一般来说,油滴或兔毫中褐色的斑纹相对比较好烧,因为烧成前期虽需还原,但后期可转氧化;

建盏大师叶礼旺 束口黄兔毫


银色斑纹就难烧了,因为析晶时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例处于临界状态,若三价铁稍高,斑纹就变灰色,灰色斑纹表面有脏物感,还不如褐色美观;若二价铁稍高,斑纹又易变模糊或消失;微信图片_20180612142715.jpg

建盏大师孙建兴 银兔毫盏


特别是银色带蓝的斑纹,更是处于稍纵即逝的状态微信图片_20180612142718.jpg

建盏大师陆金喜 束口曜变盏


这就是为什么建窑许多银兔毫的斑纹不如褐色兔毫明显的缘故,而斑纹通达又清晰可见的银兔毫是极少的,所以宋徽宗皇帝也会赞叹“玉毫条达者为上”。

微信图片_20180612142721.jpg

建盏大师孙莉 银兔毫盏


由上可知,烧银色斑纹,成功率就大大减少,若烧斑纹有色彩的,就更难了。曜变之所以难,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还原气氛不仅影响色彩,还影响斑纹的形状和清晰度等等。所以结晶釉在析晶时,受还原气氛影响越大,其烧制难度就越大。这也是建盏釉与铁红釉以及其他结晶釉在烧成方面的一个重大区别。

微信图片_20180612142725.jpg

建窑油滴


过去有人认为,建窑油滴和曜变是在烧兔毫时偶然得到的,实际未必如此。第一件油滴无疑是在烧兔毫时产生的,但效果不一定好,当窑工发现这种特异斑纹后,肯定会想方设法追求更多更好的作品,从现存油滴和曜变这几个碗的器形的完美程度可以判断,它们的由最好的师父着意烧制的,这种有意识的创作,就不可能靠偶然之窑火。


微信图片_20180612142728.jpg

建盏大师陆金喜


由于建盏的烧成同时受到坯、釉、窑温和气氛的严重制约,所以一件斑纹优美且外观没有缺陷的优秀建盏,是在大量废品和次品的基础上产生的。

微信图片_20180612142731.jpg

建盏大师陆金喜正挑选精品曜变盏

当我们走进古窑遗址,从那令人惊讶的如山包状的废弃物堆积就不难看出这一点,所以无论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盏非常稀少,市面上更是难得一见。

芦花坪窑址堆积的建盏残片


宋代建盏在龙窑中烧成,其烧成难度可从烧成几率反映出来,银兔毫烧成几率比褐兔毫小得多;油滴更小,估计不会超过万分之一;而曜变就象海市蜃楼般难展芳姿。


在中国陶瓷艺术建盏领域,一群怀揣着复兴建盏曜变之梦的匠人,陆金喜便是其中之一。其研发复原的曜变建盏,是当今世界上最接近宋代曜变建盏特征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包括日本古瓷专家小林仁博士、福建博物院林忠淦研究员在内的业界方家的一致认定。本期,武夷建盏便向各位藏友推荐陆金喜作品:曜变束口盏

此盏口径9.1cm,足径3.2cm,高5cm

内壁油滴三五成群,每一个油滴都有光圈环绕,盏内蓝色与盏底黑色相衔接的位置,在自然光下,呈现出曜彩的金黄色。


盏的外壁均匀分布油滴,油滴大小以一种尺寸大小为主,错落有致。

其釉面放射出道道霞光,闪烁着七彩,令人惊叹不已。这样的美盏虽多耗人工,但关键是靠天成,大物之美,往往是万里成一。

陆金喜老师烧制的曜变建盏被两岸三地、日本欧美多家博物馆认可收藏,获得省陶艺大师等称号。武夷建盏与陆金喜老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想收藏其曜变作品不妨联系武夷建盏专业顾问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