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建窑的产品以碗状的建盏为主,主要器型分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种。但建窑也有烧过此四种之外的高足器型!此篇,便为大家介绍建窑高足盏。
建盏的器型,有“束口、敛口、敞口、撇口”四种。但并不是说建盏只有这四种器型,只是这四种器型作为主流器型,被匠人们大量采用。
因为建盏是的精髓不在于器型上的工艺,不像定窑、耀州窑等产品,在器型上大量运用到一些工艺,建盏的精髓在于“窑变”,在于火候的掌握,器型主要是在使用性上的满足市场。
此篇,要与盏友们聊的是建盏中少有的器型:高足盏。
对于懂瓷器的盏友们而言,高足杯是很常见的一种器型。高足杯: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每个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这种器型创制于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但学者们都认为其盛于元代。
▲元釉里红龙文高足杯
敞口外侈,丰腹内收,高足
外壁3道竹节,火石红露胎。
白胎,釉色光润,淡青白闪微灰。
▲宋代湖田窑高足盏
因高足杯具有时代特征,所以各朝各代出现过高足杯也都造型各异。这里便向藏友们着重介绍宋朝的高足杯。
▲宋代湖田窑高足盏
此盏足墙不是很高,墙内敛,里墙外斜,无法用手抓起。宋朝的圈足长度最为短,基本高度是在1厘米左右,与其他朝代出土的高足杯相对比,算是其中的矮圈足盏了。
小编愚以为这和宋时追求极简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认知有关,即便是高足杯,也无需刻意的增加过高的高度来展现其所蕴含的自然之美。
▲宋代南定白窑高足盏
此盏足半周磕碰虽缺损,但从完整处看出为足外墙直修,内墙微外撇,为北宋晚期至南宋中期高足器的一种特征,施釉及底,足圈刮釉直接垫烧也为宋代特征,从器型上看这种梯形盏也是宋时瓷器。
以上窑口的宋高足盏釉色,皆是积釉的微青色,其实在黑釉茶盏风靡的宋朝,高足建盏也是存在的。
▲宋代建窑高足盏
先观釉色:这只建窑高足盏是采用建阳当地含铁量极高的胎土制造,釉色自然是不同于其他窑口,是属于典型的黑釉色,但因为烧的过干和年代的久远,釉面大部分呈铁锈色,釉面光泽深沉。
▲宋代建窑高足盏底足
▲宋代建窑建盏底足
再观起底足:此高足盏的底足是建盏中典型黄色窑皮圈足,这种底足在建窑盏中是最常见的。底足粗糙,可见几处凹坑,工匠旋修底足时转折处产生明快的交接线条也都清晰可见。
由此可见在宋时,建窑便有烧制高足盏,只是存世量极少。
前不久,陆金喜老师发布的新作:曜变高足盏,灵感来源即是此宋代建窑高足盏,且为一比一的器型还原,可谓传承。
器型是建盏的骨骼,釉色是建盏的灵魂,能将现今还原度最高的曜变釉色赋予这高足器型之上的,陆金喜老师是第一位,可谓创新。
▲宋代建窑高足盏与陆金喜曜变高足盏对比
建盏的器型变化,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原因还是在于原材料和烧制工艺的复杂,器型对成品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其实,建盏胎土的厚度和粘度极差的原因,以及器型变革对斑纹呈现的影响,都在制约着建盏器型的突破。这对于匠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陆金喜老师在建盏的烧制上有着自己的想法,从他的第一代到如今的第八代曜变釉色,复原了失传近八百年的国宝曜变建盏。
▲杭州曜变残片与陆金喜曜变高足盏釉色对比
除了釉色,陆金喜老师在探索建盏器型的路上也并未停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是建盏界第一位做出曜变高足器型的工艺师,为建盏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陆金喜老师烧制建盏实况
近年来,陆金喜老师荣获众多荣誉,但仍表示他将继续研究和完善曜变建盏的烧制技艺,并把这项失传八百多年的独特技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努力让建阳建盏走上国际舞台,为建阳建盏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陆金喜老师的曜变高足盏,武夷建盏仅有一只,且是我们掌柜与陆金喜老师一同挑选出来的精品。
釉色精美,器型独特,无论是投资还是收藏其价值都极高!